2024年10月25日,应中心主任郭美云邀请,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逻辑学专业和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张燕京教授到访中心,为中心师生带来了题为“弗雷格的真之理论”的报告。本次报告由郭美云教授主持,熊作军副教授、黄正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孙洋博士、中心在读硕博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30余人参与了此次报告。
张燕京教授基于弗雷格的主要文献,从真之界定、真之性质、真之规律、真之表达、真与思想的关系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弗雷格的真之理论以及它对于现代逻辑和哲学的影响。
会议伊始,张教授首先带大家回顾了弗雷格的学术生涯和主要贡献。他指出,弗雷格不仅是现代逻辑的创世人,还在数学基础中的逻辑主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语言哲学的开创者。
接着,张教授探讨了真之载体的问题。弗雷格认为句子、思想是真之载体。为了说明这一点,弗雷格区分了句子的意义的不同内容,包括涵义(sense)、指称(reference)、语调(tone)等,并强调句子的所指是真值,且只有断定句的涵义与真相关。一方面,思想作为真之载体,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真说明思想。思想还具有客观性、抽象性、不可感知性、非空间性、非时间性和永恒性。
在真之表达方面,弗雷格指出,真是通过断定句的形式来表达的,但我们不仅要看它是否是一个断定句,更主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带有“断定力”。而断定句中并非总有断定,因此需要区分判断与断定。“当我们内心承认一个思想是真的时,我们就做出判断;当我们表达这种承认时,我们就做出断定。”前者是一种心理行为,是对于思想真的承认;后者则是一种语言行为,表达了判断。
在真之研究方法上,张教授认为,从思想到真,是弗雷格逻辑研究的基本路径。他认为,思想是真之载体,真存在于思想中,因此可以通过思想的性质把握真的性质。
随后,张教授概括提炼出弗雷格关于真的性质,包括基始性、客观性、抽象性、无时间性和永恒性。真是基始的和简单的东西,不可还原,同时在没有人类存在或认知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并保持。同时,真不是具体可感知的实体,而是一种抽象对象,不受时间的影响,具有永恒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具有的性质,真也具有。
在真之规律的界定方面,张教授阐述了逻辑的任务是“发现是真的(Wahrsein)规律,而不是把某物看作是真的规律或思维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区分思维规律与逻辑规律。思维规律是把某物看做真的规律,与心理现象有关,探讨思维的心理过程和原因。逻辑规律“是真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和规范的。弗雷格进一步区分了“是真的规律”与“把某物看做真的规则”,强调真的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思维领域。
张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弗雷格真之规律的性质。真之规律具有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真之规律具有普遍性,它“是适用于所有思维领域的最普遍的规律”。真之规律具有规范性,能够将规律转化为规则,思维的规则基于是真的规律。真之规律具有必然性,“如果在某时由某些思想的真得出一个思想的真,则必然永远由此得出其真。”
最后,张教授总结了真之理论在弗雷格逻辑和哲学中的作用。强调了真之理论对于现代逻辑以及语言哲学的影响,总结了弗雷格逻辑观的特征,加深了我们对于弗雷格逻辑思想和哲学思想的认识。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就“思想与真的关系”“弗雷格的思想源泉”“弗雷格对二值逻辑的看法”以及“虚假专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张燕京教授的报告从最基础的概念谈起,深入浅出、系统全面地讲解了弗雷格的真之理论。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不仅加深了在场师生对弗雷格真之理论的理解,也为今后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董振璐/文,郭希/图,熊作军/审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