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东,1948年7月24日生于重庆,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16年任逻辑学博士点负责人、2010-2016年任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2005-2016年任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名誉主任),原西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苏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首届、第二届学科(逻辑学)学术带头人。1982年9月于河南大学政治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哲学硕士学位,师从马佩教授。同年分配到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
从1985年4月起,历任政治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处长,1998年元月任校长助理,1998年9月-2005年7月任副校长(享受西南大学副校级待遇至2010年)。2000年5月—2003年5月兼任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院长,2010年元月起任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现转设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院长。
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2年以来,已招收研究生98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4名,高师硕士14名)、博士研究生23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4名,招收博士后5名。
1995年4-6月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1992年以来,先后到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十多所高校访问与考察。
何向东教授从事逻辑学、高教管理学的教学、科研以及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大学学报等刊物及论文集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工具书、文集等20多部,主持省〈部〉级、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优秀教学成果(管理类)国家级二等奖3项。作为西南大学哲学学科的学术总带头人和逻辑学的学术带头人,带领整个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成果:所负责的课程《逻辑学》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逻辑学科2006年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逻辑学教学团队2010年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领衔的逻辑学科于2003年获批博士点、哲学学科200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主要研究方向:逻辑学、高等教育管理学
一、教学、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及获奖情况
1.本科教学:逻辑学(中文专业、教育专业、全校通选课);高等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二学位班)
2.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逻辑研究;数理逻辑
3.博士研究生教学:逻辑哲学;归纳逻辑专题研究
4.研究生招生:自1992年以来,已招收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98名(学术型硕士84名,高师硕士14名)、访问学者4名、博士研究生23名、博士后5名。
5.课程建设:逻辑学(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高厅函〔2016〕54号)
6.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
7. 学科建设及科研平台建设(负责人)
(1)逻辑学博士点(2003年领衔申报成功,实现重庆市文、史、哲博士点“零”的突破)
(2)逻辑学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6年)
(3)“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2006年)
(4)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
(4)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
(5)哲学一级学科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12年)
8.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二等奖3项)
(1)《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领衔人,1993年)
(2)《发挥内地普通高校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民族人才》(国家级二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
(3)《突出区域文化特色,融合人文与科学教育——创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基地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领衔人,2005年)
(4)《严格考试管理,确保素质合格师资的培养》(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
(5)《师范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领衔人,2001年)
(6)《素质教育视域下逻辑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领衔人,2005年)
(7)中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部师范司三等奖1995)
9.科学研究奖
(1)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排名第二,海南出版社,200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6年。
(2)广义模态逻辑及其应用(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6年。
(3)教育逻辑学引论(排名第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年。
(4)逻辑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
(5)论假说中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0年。
(6)逻辑学概论(独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优秀奖。
(7)政治学原理(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84年。
(8)归纳推理的类型新探(《哲学研究》1983年第5期),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984年。
二、 代表性的主要著述
1.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LORI-II), LNCS, vol. 5834(主编,排名第一,Springer出版社,2009年10月)
2. 《逻辑、博弈与认知研究》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
3. 《逻辑与智能丛书》(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4. 《知识逻辑学导论》(合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
5. 《逻辑与方法导论》(主编,重庆出版社,2006年)
6. 《广义模态逻辑及其应用》(合著排名第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200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7. 《教育逻辑学引论》(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8. 《文化素质教育丛书》(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9. 《模态逻辑》〈日〉内田种臣著(合译,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
10.《逻辑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2010年第三版,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1.《新逻辑学概论》(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2.《语言逻辑基础》(参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3.《逻辑学原理》(参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形式逻辑学》(副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
15.《逻辑学概论》(独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优秀奖)
16.《政治学原理》(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986年获四川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17.《逻辑原理与实务》(与李包庚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8.《逻辑学》(“马工程”教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三、代表性论文
[1]李章吕,何向东. 两种基于不同哲学立场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论克里普克与普特南名称理论之区别[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9-25+189.
[2]余军成,何向东. 论直觉主义谓词逻辑的矢列式自然演绎系统[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30-35.
[3]董英东,何向东. 关于奎因的本体论标准的批判[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03):44-48.
[4]何向东,王玲玉. 横一本从推类逻辑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逻辑的著作——评《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4):121-122.
[5]王自贵,何向东. 归纳思想新探[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02):60-64.
[6]余军成,何向东. 论达米特的命题与事实观[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6,(01):43-47.
[7]董英东,何向东. 可能世界语义下的本体论承诺[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05):57-60.
[8]何向东,吕进. 归纳逻辑研究述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03):31-34+44.
[9]何向东,吕进. 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论”[J]. 哲学研究,2007,(02):90-94.
[10]董英东,何向东. 自然语言的本体论承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5):93-98.
[11]何向东. 关于建设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思考[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第5卷)[C].:,2014:1.
[12]杨宁芳,何向东. 图尔敏论证理论探析[J]. 哲学研究,2014,(10):116-121.
[13]马明辉,何向东. 演绎、归纳与溯因——从信息哲学的观点看[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03):12-21.
[14]刘邦凡,何向东. 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述评[J]. 逻辑学研究,2014,(01):100-117.
[15]武庆荣,何向东. 福多和布兰顿关于概念问题的三个理论分歧[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05):25-29.
[16]周毅,张存建,何向东. 论戴维特对因果论的推进[J]. 哲学动态,2013,(07):98-103.
[17]张蕴,何向东. 斯特劳森与奎因本体论思想之差异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3,(05):42-46.
[18]武庆荣,何向东. 布兰顿推理论的整体论取向及其问题[J]. 哲学研究,2013,(03):116-122.
[19]何向东,张存建. 名称指称的一种推理解释[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7-23+173.
[20]梅祥,何向东. 隐喻的新模式[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02):21-26.
[21]刘方荣. 司法叙事理论的内涵及意义[N]. 光明日报,2013-01-15(011).
[22]武庆荣,何向东. 福多的组合性思想及其理论旨趣[J]. 哲学动态,2012,(10):97-102.
[23]何向东. “马工程”《逻辑学导论》的编写思路[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4.
[24]武庆荣,何向东. 索引词研究的逻辑哲学意蕴及其启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8):12-17.
[25]张蕴,何向东. 斯特劳森对康德先验论证的重构[J]. 社会科学战线,2012,(05):234-236.
[26]张存建,何向东. 个体确定名称之指称的推理特征——从皮尔斯指号-名称思想看[J]. 哲学研究,2012,(04):89-95+114.
[27]刘邦凡,何向东. 面向不足与复杂认知的当代归纳逻辑研究[J]. 哲学动态,2012,(01):91-96.
[28]张存建,何向东. 试论自然种类词项的指称机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0):12-16.
[29]王自贵,何向东. 论莱布尼茨充足理由原则的哲学意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09):1-6.
[30]唐玉斌,何向东. 普特南对传统语义理论的批判和外在语义论的构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6-100.
[31]高芸,何向东. 从量化和时间表达的角度看DRT[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8):32-36+52.
[32]张绍友,何向东. 论“若,则”句的逻辑刻画及蕴涵怪论的消解[J]. 哲学动态,2011,(07):79-83.
[33]邹明灼,何向东. 论认知活动中归纳推理对相似性的把握[J]. 哲学研究,2011,(07):116-120.
[34]梁真,何向东. 社会群体中的偏好逻辑[J]. 逻辑学研究,2011,(02):68-80.
[35]唐玉斌,何向东. 论奎因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经验论基础——兼论奎因对归纳方法的看法[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04):8-13.
[36]高芸,何向东. 从代词照应关系的角度看DRT[J]. 哲学动态,2011,(01):95-99.
[37]王春丽,何向东. “以人为本”与逻辑思维素质培养——“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46-50.
[38]王磊. 因果逻辑研究述评[A]. 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2010:5.
[39]段琦,何向东,唐晓嘉. 克里普克语言哲学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8-51.
[40]何向东,王磊. 中西哲学因果关系研究的回顾及其启示[J]. 哲学研究,2010,(02):71-78.
[41]吕进,何向东. 罗素的本体论思想及与名称和摹状词理论的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02):7-12.
[42]王磊,何向东. 因果逻辑研究述评[J]. 哲学动态,2009,(10):98-101.
[43]何向东. 我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祝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A]. 中国逻辑学会.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下卷)[C].中国逻辑学会:,2009:13.
[44]何向东,李章吕. 论中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 哲学动态,2008,(12):93-97.
[45]何向东. 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A]. 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16.
[46]何向东,王磊. 蒯因论逻辑真理的哲学性质[J]. 哲学研究,2008,(03):121-126.
[47]何向东. 关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1.
[48]秦玮远,何向东. 合情推理的逻辑——从欧拉猜想说起[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39-42.
[49]何向东. 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思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04-108.
[50]刘邦凡. 一个“知识”定义的逻辑解释[A].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燕山大学文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2007:8.
[51]马昊,何向东. 我国中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优化路径[J]. 江西教育科研,2007,(03):17-20.
[52]马昊,何向东.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我国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2007,(02):48-53+69.
[53]吕进,何向东. 个体的跨界同一性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0):37-41.
[54]何向东. 改革与建设逻辑课程 竭诚服务素质教育[A]. 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逻辑学会、江苏省逻辑学会.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逻辑学会、江苏省逻辑学会:,2006:4.
[55]葛缨,何向东,吕进. 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 青年探索,2006,(04):50-52.
四、主要研究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信息互动的逻辑、认知与计算研究”(经费80万元,编号14ZDB016),主持人。
2.《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简称“马工程”)(09JZDMG02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0万元经费。首席专家),2009-2016年。
3. 意识、表征与行动——人类认知的结构和运作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2-2015,25万元经费。主持人。
4. 现代逻辑视野的认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1-2014,25万元经费。主持人。
5. 基于逻辑视野的认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1-2014,编号11BZX062,15万元经费。主持人。
6. 现代归纳逻辑的创新功能与应用及其认知基础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5-2011,编号05JZD0008,50万元经费。首席专家(结题鉴定等级为“优秀”)。
7.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2003-2008,编号03JZD0028,经费80万元,主持人(合作)(结题鉴定等级为“优秀”)。
8. 语言交流中信息传达与逻辑推理研究(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编号2009SKB33.主持,5万元,在研)
9. 逻辑学教学体系改革(重庆市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00107,经费3万元,2000年-2003年,已结题)
10. 逻辑与方法引论(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批准号:2001-KSG06,2万,已结题)
11. 逻辑学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市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万,已结题)
12. 广义模态逻辑及新型计算语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7BZX022,经费2.9万元,后增加3万元,已结题)
13. 归纳逻辑的创新功能与应用研究(重庆社科规划项目,2万元,已结题)
14. 汉语言逻辑研究(教育部七五重点课题,经费8000元,已结题)
五、主要社会兼职
1.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任过2届)
2.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任过2届)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届)
4.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任过3届:2000-2012)
5.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任过2届)
6.重庆市逻辑学会会长
7.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会长(任过10年)
8.苏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9.清华大学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联合成立的“清华-阿姆斯特丹联合逻辑研究中心”顾问。
六、受表彰情况
1. 2014年受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 2008年获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 1993年12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4. 1996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5. 1994年被国家教委表彰为“全国普通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6. 1994年被四川省教委表彰为“四川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7. 1985年以来,多次获得西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南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优秀硕士生导师等荣誉。
For English version, click here.